在线汉语词典 Y yu

于诸的意思

zhū

于诸

[yú zhū]
生词本

词语

繁体

于諸

拼音

yú zhū

注音

ㄩˊ ㄓㄨ

基本解释

于诸 [yú zhū]

1. 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何休注:“于诸,置也,齐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刘淇《助字辨略》卷一。

于诸引证解释

于诸 [yú zhū]

相关字义

yú,一,3,单一结构

1. 介词。①引进处所或时间,相当于“在”;②引进对象,相当于“向”“对”“给”;③引进来源或起点,相当于“从”“自”;④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⑤引进方面、原因或目的,相当于“在”“对”;⑥引进方向、目标;⑦引进比较的对象,相当于“比” 2.

一、一、亅

关于、由于、处于、于飞、淳于

zhū,讠,10,左右结构

zhū 1. 众;许多 2. 合音词。①用于句中为“之于”的合音;②用于句尾为“之乎”的合音

丶、㇊、一、丨、一、丿、丨、𠃍、一、一

礷诸、诸夏、诸弟、孟诸、诸申

相关词语

    • 1.
      七谛拼音:qī dì释义:七谛指七种真实之理。即:爱味谛,又作味谛、爱实,乃集谛之理,指于诸有漏法能生爱心,实为生死流转之因。
    • 2.
      不常拼音:bù cháng释义:⒈不固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孔 传:“天之祸福惟善恶所在,不常在一家。”汉 张衡《西京赋》:“不常厥土,盘庚 作誥。”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於声,或方於貌,或拟於心,或譬於事。”⒉异常;反常。《晏子春秋·谏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诸侯。”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为笑于诸侯。”元 元怀《拊掌录》:“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或儒冠而僧衣。”⒊不平凡;卓越。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四:“夜梦一女,年
    • 3.
      乡饮酒礼拼音:xiāng yǐn jiǔ lǐ释义:亦称“乡饮酒”。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 疏引 汉 郑玄《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唐 韩愈《张君墓志铭》:“﹝ 张署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清 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有 三代 之制,歷 汉 迄今莫之或废者,乡饮酒礼其一也。今制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於府厅
    • 4.
      于诸拼音:yú zhū释义: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 死而 舍 立,陈乞 使人迎 阳生 于诸其家。”何休 注:“于诸,置也,齐 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 刘淇《助字辨略》卷一。
    • 5.
      传食拼音:chuán shí释义: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於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 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心,竞致奇膳。”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 楚 朝 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 清 焦循《孟子正义》。

于诸拓展查询

于诸是什么意思 于诸读音 怎么读 于诸,拼音是yú zhū,于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于诸造句子
于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