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三国志三国志词典反查

三国志的相关词

三国志的相关词:一号一龙丁强丁夫七圣三余三分三千三反三国演义三官手书三年之畜、...,三国志[ sān guó zhì ]的解释:

三国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一号拼音:yī hào释义:⒈一声号哭。 《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棊,对者求止,籍 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⒉一种勋号或名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駙马奉车,趣得一号……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⒊一个号令。《朱子语类》卷二一:“若不敬,则欲不可得。如出一令,发一号,自家把不当事忘了,便是不信。”⒋又称。《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 费禕 副贰”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华阳国志》:“时 蜀 人以 诸葛亮、蒋琬
    • 2.
      一龙拼音:yī lóng释义:《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寧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峯时侨居太原不获执绋》诗:“ 淄澠 竟谁知, 管华 称一龙。”
    • 3.
      丁强拼音:dīng qiáng释义:⒈健壮。彊,同“ 强 ”。 汉 王充 《论衡·无形》:“白髮復黑,齿落復生,身气丁彊,超乘不衰,乃可贵也。”⒉指健壮的人。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譬犹家人遇寇贼者,必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彊武猛卫其外。”《三国志·魏志·梁习传》:“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彊以为义从。”
    • 4.
      丁夫拼音:dīng f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5.
      七圣拼音:qī shèng释义:⒈指传说中的 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 七人。《庄子·徐无鬼》:“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方明 为御,昌寓 驂乘,张若、謵朋 前马,昆閽、滑稽 后车,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北周 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清 张尚瑗《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⒉指 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 6.
      三余拼音:sān yú释义:⒈《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⒉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 7.
      三分拼音:sān fēn释义:⒈谓一分为三。《左传·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天下三分,益州 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清 唐孙华《涿州怀古》诗:“三分 巴蜀 功成后,魂魄犹应恋故都。”⒉指 三国 史话。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霍四究 説《三分》,尹常 卖《五代史》。”⒊十分之三。元 本 高明《琵琶记·牛小姐盘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话,不肯全抛一片心。”茅盾《子夜》十七:“他们是不肯随便放过的,况又有三分酒遮了脸。”⒋十份中的三份。《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七兮
    • 8.
      三千拼音:sān qiān释义:⒈《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⒉泛言数目之多。三国 魏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唐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⒊指三千大千世界。南朝 宋
    • 9.
      三反拼音:sān fǎn释义:⒈三个来回。 汉 班固《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⒉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 亮直多闻”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 云:‘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
    • 10.
      三国演义拼音:sān guó yǎn yì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11.
      三官手书拼音:sān guān shǒu shū释义: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 《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雄据 巴、汉 垂三十年”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説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 12.
      三年之畜拼音:sān nián zhī chù释义: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庄公二十八年》:“臧孙辰 告糴于 齐,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餘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
    • 13.
      三张拼音:sān zhāng释义:⒈指 汉 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 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 张陵、张鲁、张角。宋 马永易《实宾录》卷三:“后汉 顺帝 时,张陵 客游 蜀 土,敛租税米,谋为乱阶,时被蛇吞。其后 陵 孙 张鲁 行其祖术,后於 汉中 自称师君。祸乱方起,为 曹公 所灭。又 中平 元年,鉅鹿 张角 自称黄天部师,有三十六将,皆着黄巾,众至十万,何进 将兵灭之。珠林号为三 张。”⒉西晋 文学家 张载 与弟 张协、张亢 的合称。《晋书·张亢传》:“亢 字 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
    • 14.
      三志拼音:sān zhì释义:《三国志》的省称。
    • 15.
      三杰拼音:sān jié释义:⒈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汉 代的 张良、韩信、萧何。《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近 汉高祖 擥三杰以兴帝业,西楚 失雄俊以丧成功。”宋 陈善《扪虱新话·汉高祖项羽机会得失》:“汉高帝 尝与诸将论 汉 所以得天下,与 项羽 所以失天下,帝自谓能用三杰,而 项羽 不能用 范增,故得失异。”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⒉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三国 蜀 的 诸葛亮、关羽、张飞。《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璋 出降”裴松之 注引《傅子》:“刘备 宽仁有度,能
    • 16.
      三甲拼音:sān jiǎ释义:⒈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宋 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三:“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参见“三壬”。⒉自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续通典·选举三》:“明 代取士规制与 元 略同……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为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若干人,赐进士、同进士出身。”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
    • 17.
      三祖拼音:sān zǔ释义:⒈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烈祖 康叔、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李善 注引 臧荣绪《晋书》:“宣帝 追号曰 高祖,文帝 号曰 太祖,武帝 号曰 世祖。”《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遂有三祖同配之礼。”⒉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文帝 曹丕、明帝 曹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 18.
      三请诸葛亮拼音:sān qǐng zhū gě liàng释义:东汉 末,诸葛亮 隐居 隆中,刘备 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柳杞《好年胜景》:“四喜 讲完一段长长的过去,叹息着说:‘请我妈下山,比三请 诸葛亮 还困难咧。’”
    • 19.
      上下床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释义:汉 末 许汜 遭乱过 下邳,见 陈登,登 轻视 汜,自上大床卧,使 汜 卧下床。后 汜 以此事告 刘备,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所采,是 元龙(陈登 之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后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悬殊。元 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人物真高絶,何徒上下床。”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去岁秋暮,余于此间偶见古拓照片一帙……举与 民国 八年 上海 艺苑真赏社 所印行 安氏 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 天一
    • 20.
      上事拼音:shàng shì释义:⒈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⒉指君事,国事。汉 刘安《上书谏伐南越》:“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⒊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⒋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⒌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

【三国志】图片鉴赏

三国志

三国志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三国志的相关词有:一号、一龙、丁强、丁夫、七圣、三余、三分、三千、三反、三国演义、三官手书...(共30个)三国志,拼音是 sān guó zhì,意思是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三国志关联词语,还包括三国志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三国志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