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五常五常词典反查

五常的相关词

五常的相关词:三纲五常二德五典五品五政五教五谏人伦纲常仁义礼智信克责分情包元、...,五常[ wǔ cháng ]的解释:⒈指仁、义、礼、智、信。 ⒉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五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三纲五常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释义: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传说不一,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 2.
      二德拼音:èr dé释义:⒈指仁与信。《左传·哀公七年》:“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杜预 注:“二德,信与仁也。”⒉指阴阳二气。因阴阳二气有生养化育之盛德,故称。《宋书·颜延之传》:“人者兆气二德,禀体五常。二德有奇偶,五常有胜杀,及其为人,寧无叶沴。”
    • 3.
      五典拼音:wǔ diǎn释义:⒈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⒉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少吴、顓頊、高辛、唐、虞 之书,谓之五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⒊泛指古代典籍。南朝 梁 萧纲《南郊颂》:“《五典》三
    • 4.
      五品拼音:wǔ pǐn释义:⒈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孔 传:“五品谓五常。”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晋 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明 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⒉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
    • 5.
      五政拼音:wǔ zhèng释义:⒈五辰,五星。⒉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⒊五项政治措施。⒋谓五常之政。
    • 6.
      五教拼音:wǔ jiào释义:⒈五常之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孔 传:“布五常之教。”《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旧唐书·玄宗纪下》:“敦风劝俗,五教攸光。”⒉古代练兵的五项内容。《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目,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号令之数;三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长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⒊唐 人对司徒的别称。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五教念女早寡,
    • 7.
      五谏拼音:wǔ jiàn释义:五种进谏方式。 名目略有不同。(1)汉 刘向《说苑·正谏》:“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讽諫。”(2)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諫。谓讽諫、顺諫、窥諫、指諫、陷諫。”《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諫,讽为上。”李贤 注:“讽諫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諫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闚諫者,视君颜色而諫也。指諫者,质指其事而諫也。陷諫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諫不从”汉 何休 注:“諫有五,一曰讽諫,孔子 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
    • 8.
      人伦纲常拼音:rén lún gāng cháng释义:人伦: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人伦纲常泛指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
    • 9.
      仁义礼智信拼音:rén yì lǐ zhì xìn释义: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 10.
      克责拼音:kè zé释义:⒈责备。《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虽内用克责,而不知所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帝闻之,大惊,手詔深自克责,命停册使。”《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母厉声呵之曰:‘官事不治,若所为,岂大臣事耶!’拜珠 深自克责。”⒉严格责备。汉 王充《论衡·感虚》:“人形长七尺,形中有五常,有癉热之病,深自剋责,犹不能愈,况以广大之天,自有水旱之变,汤 用七尺之形,形中之诚,自责祷谢,安能得雨邪?”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其善政归之於下,有不善輒自剋责,庶民爱敬之。”
    • 11.
      分情拼音:fēn qíng释义:谓感情不同。《宋书·谢灵运传论》:“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
    • 12.
      包元拼音:bāo yuán释义:谓包含五常之道。
    • 13.
      夫纲不振拼音:fū gāng bù zhèn释义:古代有三纲五常,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后者都要听前者的话,夫纲不振也就是妻子不听从丈夫的话了,夫纲不振了。
    • 14.
      安车骨拼音:ān chē gǔ释义:古部落名。 靺鞨族七部落之一。在今 黑龙江省 宾县 及 五常县 境。有农业,种植粟、麦、穄。又有养猪业,但主要以射猎为业。穴居,性骁勇。参阅《隋书·东夷传·靺鞨》、《金史·世纪序》。
    • 15.
      定国拼音:dìng guó释义:安定国家。《左传·襄公十年》:“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南齐书·王僧虔传》:“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天纬地,武则拨乱定国。”宋 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清 秦笃辉《平书·文艺上》:“瑄 又谓本诚敬无欺之心,至上下交孚而后能格心定国。瑄 坐视 于忠肃 之奇寃而不救,格心救国何在?”
    • 16.
      徽典拼音:huī diǎn释义:⒈盛美的典礼。⒉美好的典常。语出《书·舜典》:“慎徽五典。”孔传:“徽,美也;五典,五常之教。”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惟累圣之徽典,恭淑慎以允缉。”清徐作肃《侯氏旅谱题词》:“呜呼,徽典!亲族之训著於《书》,《行苇》之诗作於周公。古之圣人,凡以为教化之大者,固人人知也。”⒊美好的典章。
    • 17.
      朝涉拼音:cháo shè释义:早晨涉水。亦指早晨涉水之人。典出《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絶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孔颖达 疏:“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孔丛子·抗志》:“文王 葬朽骨而天下知仁,商紂 斫朝涉而天下称暴。”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贼 比干,囚 箕子,微子 去之,刳姙妇,残朝涉。”
    • 18.
      枝派拼音:zhī pài释义:⒈分支;流派。《晋书·桓温传》:“况辰极既迴,众星斯仰,本源既运,枝派自迁。”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⒉派生;衍变。唐 白居易《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弘佛道者,多则多矣。”宋 无名氏《<小畜外集>序》:“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於六经,枝派於百氏。”⒊指支族,后裔。唐 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豆卢革、韦説 尝问之曰:‘汾
    • 19.
      燔灼拼音:fán zhuó释义:烧灼。《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唐 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五年之间,四为大火所迫,徒跣走出,坏墻穴牖,仅免燔灼。”《红楼梦》第九一回:“薛姨妈 急来看时,只见 寳釵 满面通红,身如燔灼,话都不説。”
    • 20.
      白毛拼音:bái máo释义:⒈白色的毛。 《诗·秦风·东邻》“有马白颠”宋 朱熹 集传:“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顙。”《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乡里为之谚曰:‘马氏 五常,白眉最良。’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唐 骆宾王《咏鹅》:“白毛浮緑水,红掌拨清波。”⒉指白发。唐 贾岛《送路》诗:“叹命无知己,梳头落白毛。”⒊指白色霉菌。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丁卯、戊辰年,浙江 绍兴,山移地动,白毛遍生。”闻捷《海燕》:“我住的房子里,墙角、桌腿、箱盖、鞋帮,都长出了一层白毛,间或也杂有铜绿的斑点,散发着浓重的霉烂

【五常】图片鉴赏

五常

五常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五常的相关词有:三纲五常、二德、五典、五品、五政、五教、五谏、人伦纲常、仁义礼智信、克责、分情...(共30个)五常,拼音是 wǔ cháng,意思是 指仁、义、礼、智、信。 @+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五常关联词语,还包括五常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五常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