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散官散官词典反查

散官的相关词

散官的相关词:上将军中书房中仪大夫中引大夫仪同三司佩鱼保康大夫八议副尉勤旧奉直大夫奉朝请、...,散官[ sàn guān ]的解释: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

散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上将军拼音:shàng jiāng jūn释义:⒈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 《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楚、三晋 合谋以伐 齐。”《史记·高祖本纪》:“初,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及 项羽 杀 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诸侯皆附。”⒉官名。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宋 仍之。金、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明 废。
    • 2.
      中书房拼音:zhōng shū fáng释义:明 代宫中的缮写收发机构。 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中书房,掌房官一员,散官十餘员,係司礼监工,年老资深者挨转,专管文华殿中书,所写书籍、对联、扇柄等件,承旨发写完日,奏进御前。”
    • 3.
      中仪大夫拼音:zhōng yí dà fū释义:宦官散官名。
    • 4.
      中引大夫拼音:zhōng yǐn dà fū释义:元宦官散官名。
    • 5.
      仪同三司拼音:yí tóng sān sī释义:散官名。 三司即三公。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 殇帝 延平 元年,邓隲 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 晋 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 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 时为散官,唐、宋、元 因之,明 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 元年,拜 邓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 騭 也。”唐 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 鄴,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 字 翔威 ……官
    • 6.
      佩鱼拼音:pèi yú释义:⒈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 唐高宗 永徽 二年。宋 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中宗 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 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 曾慥《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⒉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开元 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宋 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明 陈继儒《枕谭》:“佩鱼始於 唐 永徽
    • 7.
      保康大夫拼音:bǎo kāng dà fū释义:保康大夫医散官名。
    • 8.
      八议拼音:bā yì释义:中国古代刑法对于八种人予以特权的制度。 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亲”指皇室一定范围的亲属;“故”指皇帝的故旧;“贤”指朝廷认为有德行的贤人君子;“能”指有大才,为辅佐皇帝的能人;“功”指有大功勋的人;“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两品以上的人;“勤”指勤劳之士;“宾”指国宾。这八种人犯死罪,不能直接定罪量刑,要上报朝廷,集体审议后再报请皇帝裁决。唯犯“十恶”罪则不适用此规定,即所谓“十恶不赦”。
    • 9.
      副尉拼音:fù wèi释义:⒈汉代西域副校尉的简称。⒉唐代设武散官,如旅威、致果、翊麾、宣节、御侮、仁勇、陪戎等副尉之类,官阶在六品以下。⒊清代武官名。隶属于守卫京师的提督九门步军统领。有翼尉、协尉、副尉、负责守卫、巡警、扫除等职。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 10.
      勤旧拼音:qín jiù释义:有功勋的旧臣。《北史·张彝传》:“其年冬,太极 初就,彝 与 郭祚 等俱以勤旧被徵。”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勋官以赏战士,散官以褒勤旧。”
    • 11.
      奉直大夫拼音:fèng zhí dà fū释义:一种散官名。
    • 12.
      奉朝请拼音:fèng zhāo qǐng释义: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汉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北朝设以安置闲散官员﹐隋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
    • 13.
      宂官拼音:rǒng guān释义:宂官rǒng guān ㄖㄨㄙˇ ㄍㄨㄢ,指有班位而无固定职事的散官。
    • 14.
      宣德郎拼音:xuān dé láng释义:官名。隋 置,为散官。唐 沿用。宋 政和 四年以为与 宣德门 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明、清 仍为散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最奇异的,乃是上皇登极,恩典下颁,致仕官皆得迁受一纸。宣议即加宣德郎,勑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亲戚朋友来贺喜的,满座堂中。”
    • 15.
      宣议郎拼音:xuān yì láng释义:官名。 唐 宋 散官,从七品下称宣议郎。明 沿置,清 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宋 时 嘉祐 年间有个宣议郎 万延之,乃是 钱塘 南新 人,曾中乙科出仕。”
    • 16.
      寄禄官拼音:jì lù guān释义:官阶名。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知 湖州、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宋 陆游《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
    • 17.
      寄禄格拼音:jì lù gé释义:宋 代关于寄禄官官衔及其食禄品秩的规定。 宋 元丰 三年,杂取 唐 及 宋 初旧制,改革官制。用旧时所置的散官为寄禄官,如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改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等。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每一阶的食禄都有规定,作为升降增损的依据。崇宁 二年,又换选人七阶。大观 初,增宜奉、正奉、中奉、直奉等阶。政和 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共三十七阶。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史·职官志九》。参见“寄禄官”。
    • 18.
      市作拼音:shì zuò释义:谓变卖移为他用。《唐律疏议·厩库·放散官物》:“放散官物,谓出用官物有所市作,并谓官物还充官用者,假有营造屋宅及供祠祀宴会,料度剩多,各计所剩坐赃论。”
    • 19.
      幔省拼音:màn shěng释义:用帐幔张盖的临时官署。 《宋书·礼志一》:“元嘉 二十五年闰二月,大蒐於 宣武场,主司奉詔列奉申摄,克日校猎,百官备办。设行宫殿便坐武帐於 幕府山 南冈。设王公百官便坐幔省如常仪。”《南齐书·礼志上》:“合朔之日,散官备防,非预斋之限者,於 止车门 外别立幔省,若日色有异,则列於省前。”
    • 20.
      当番拼音:dāng fān释义:轮流;轮值。《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散官四品以下,九品以上,并於吏部当番上下。”元 张昱《宫中词》:“延华阁 下日如年,除是当番到御前。”

【散官】图片鉴赏

散官

散官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散官的相关词有:上将军、中书房、中仪大夫、中引大夫、仪同三司、佩鱼、保康大夫、八议、副尉、勤旧、奉直大夫...(共30个)散官,拼音是 sàn guān,意思是 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之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散官关联词语,还包括散官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散官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