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凡例凡例词典反查

凡例的相关词

凡例的相关词:传述僞作厘订发凡四类外帘文柄楬橥正俗永乐大典繁赜纂次、...,凡例[ fán lì ]的解释:也叫发凡。 书籍正文前说明编著体例的文字。

凡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传述拼音:chuán shù释义:转述;传授;传说。《后汉书·西域传论》:“张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战,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公、穀、邹、郟 数子止取传述而已。”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百餘年来,转相传述,徧於东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
    • 2.
      僞作拼音:wěi zuò释义:⒈假造。《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⒉指托名假造的作品。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易类》“关子明《易传》”:“隋 唐《志》皆不録,或云 阮逸 伪作也。”清 方苞《辨<明堂位>》:“歆 既伪作《明堂记》,独不能增窜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瞿蜕园 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凡例》:“集中所收伪作,凡历来名家均有定论者,如卷七之《笑歌行》、《悲歌行》等,今仍依 王 本编次,存诗校而不加注。”
    • 3.
      厘订拼音:lí dìng释义:⒈整理订正。鲁迅《集外集拾遗·<劲草>译本序》:“爰加厘订,使益近于信达。”⒉制订。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 梁任公 ﹞对立宪加紧活动,提出四项政纲,即……(二)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的独立。”⒊整理订定。《清史稿·时宪志一》:“﹝ 汤若望 ﹞言:‘臣於 明 崇禎 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清 赵克宜《重订增补<类腋>凡例》:“姚氏 原书诸未尽善之处,既为详加釐订,新增者成於锋鏑之餘,疵顈在所难免。”朱自清《论国语教育》:“陆先生 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
    • 4.
      发凡拼音:fā fán释义:⒈即“凡例”⒉常用作书名,指对某一学科的一般介绍,相当于“概论”。
    • 5.
      四类拼音:sì lèi释义:⒈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⒉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⒊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⒋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类》。
    • 6.
      外帘拼音:wài lián释义:指科举乡试、会试时担任弥封收掌、监试提调等职的试官。 清 归庄《<震川先生集>凡例》:“隆庆 元年,浙江 乡试时,府君任 长兴 方踰年,以资浅故不得为同孝试官,仅入外帘。”参见“内帘”。
    • 7.
      文柄拼音:wén bǐng释义:⒈考选文士的权柄。唐 黄滔《上杨侍郎启》:“伏以侍郎荣司文柄,弘阐至公,歷选滞遗,精求文行。”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 崔枢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清 赵翼《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迴翔散地无营竞,十年偏屡持文柄。”⒉评定文章的权威。唐 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唐 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精於理,故言多周详;切於情,故叙事重復,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清 王士禛《古诗选·五言诗凡例》:“固知此道真赏,论定不诬,非可以 东阳(沉约)、
    • 8.
      楬橥拼音:jié zhū释义:⒈标志,植木以作表记。《周礼·秋官·职金》“楬而璽之”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楬櫫。”《说文·木部》:“楬,楬櫫也。”段玉裁 注:“楬櫫,汉 人语,许 以 汉 人常语为训,故出櫫字於説解。”章炳麟《訄书·正名杂义》:“前世作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蹄》《駢拇》,以章首为楬櫫。”章炳麟《訄书·丙午与刘光汉书》:“《左氏》初行,学者不得其例,故傅会《公羊》以就其説……诸儒后始专以五十凡例为楬櫫,不復杂引二传。”⒉标明,揭示。陈独秀《敬告青年》:“当
    • 9.
      正俗拼音:zhèng sú释义:⒈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孔颖达 疏:“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⒉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清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
    • 10.
      永乐大典拼音:yǒng lè dà diǎn释义: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成祖命解缙等辑。始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永乐六年(1408),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地理及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资料。原抄本两部,至清仅存一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该书大部分被焚毁或劫走。1960年中华书局依据北京图书馆征集的原书和摄影本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后又收集六十七卷,于1986年影印出版。
    • 11.
      繁赜拼音:fán zé释义:复杂深奥。 清 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祠祭司典礼最为重大,应行纂入者,较三司繁賾数倍。”《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编造中国新语凡例》:“其餘发挥较深之学理,及繁賾之事物,本为近世界之新学理新事物。”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达尔文 引此等证据甚多。使人知事物与事物相关联之间,其原因极繁賾,达氏 之眼光可谓伟大矣。”
    • 12.
      纂次拼音:zuǎn cì释义:编撰;编排。宋 朱熹《答刘季章书》:“纂次讎正之功,勤亦至矣。”元 阎复《赵公墓志铭》:“伯祖 师渊 与 朱文公 纂次《通鑑纲目凡例》。”明 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余同年 信阳 王养之 至京师,携其兄所纂次其母 繆孺人 之行,请余铭诸其墓。”
    • 13.
      词学拼音:cí xué释义:⒈词章之学,文学。唐 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顷之问孝廉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徵事,曷成凡例焉。”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幕僚谓其必选佳壻,因从容语次,盛誉一 郑秀才 词学门阀,人韵风流异常,冀太师以子妻之。”元 袁桷《将作监主簿蒋公墓志铭》:“少窥刑书,復入词学,记言博精,洒墨清犖。”⒉填词的学问。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
    • 14.
      豫定拼音:yù dìng释义:⒈事先决定。汉 刘向《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梁启超《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⒉预先订购。鲁迅《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 15.
      起例拼音:qǐ lì释义:⒈定出体例;创立凡例。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先生既居东二年,与其士大夫交游,稍稍习其文,读其书,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⒉指作出规定。《快心编初集》第四回:“每家要米五斗、一石,也是看人家丰俭起例。”
    • 16.
      躇踌拼音:chú chóu释义:⒈留恋徘徊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躇踌顾羣侣,泪下不自知。”清 洪昇《长生殿·尸解》:“你看,宫花都是断肠枝,帘幕无人窣地垂,行到画屏迴合处,分明釵盒奉恩时。躇踌,往日风流。”⒉反复思考,斟酌。《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编造中国新语凡例》:“字母宽狭不伦,字体长短不一,排列之际,颇费躇踌。”
    • 17.
      释例拼音:shì lì释义:阐释他人或自己著作内容的凡例。

【凡例】图片鉴赏

凡例

凡例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凡例的相关词有:传述、僞作、厘订、发凡、四类、外帘、文柄、楬橥、正俗、永乐大典、繁赜...(共17个)凡例,拼音是 fán lì,意思是 也叫发凡。 书籍正文前说明编著体例的文字。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凡例关联词语,还包括凡例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凡例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