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瓦剌瓦剌词典反查

瓦剌的相关词

瓦剌的相关词:于谦亲倚土木之变土木堡埽境头功牌夺门夺门之变己巳之变歪剌骨瓦剌胡博词、...,瓦剌[ wǎ là ]的解释:明朝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瓦剌活动在今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北部的科布多河流域。其首领脱欢一度统一蒙古草原。1449年...

瓦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于谦拼音:yú qiān释义:(1398—1457)明代政治家。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蒙古瓦剌也先俘获。他力排众议,反对南迁,率兵在北京大败瓦剌军。英宗夺回帝位后,将其杀害。有《于忠肃集》。
    • 2.
      亲倚拼音:qīn yǐ释义:⒈亲近而依附。《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卑 爰疐 ﹞谋欲藉兵兼并两昆弥。两昆弥畏之,亲倚都护。”颜师古 注:“倚,依附也。”⒉亲信而倚重。《金史·完颜守贞传》:“明昌 三年夏,旱,天子下詔罪己。守贞 惶恐,表乞解职。詔曰:‘卿达机务,朕所亲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明史·金幼孜传》:“使自 瓦剌 来,帝召 幼孜 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 3.
      土木之变拼音:tǔ mù zhī biàn释义:明军和瓦剌军的一次战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兵进攻大同、宣府。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 4.
      土木堡拼音:tǔ mù pù释义:地名。在今 河北 怀来县 东。本名 统漠镇,唐 初 高开道 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 永乐 初置堡。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 率军与 瓦剌 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 嘉靖、隆庆 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 5.
      埽境拼音:sào jìng释义:谓聚集境内全部兵力。 《明史·外国传九·瓦剌》:“明年夏,驻蹕 忽兰忽失温。三部埽境来战。”
    • 6.
      头功牌拼音:tóu gōng pái释义:明 代赏功牌的一种。《明史·兵志四》:“正统 十四年造赏功牌,有奇功、头功、齐力之分,以大臣主之……生擒 瓦剌 或斩首一级,与头功牌。”
    • 7.
      夺门拼音:duó mén释义:⒈破门,奋力冲开门户。 《旧唐书·韩游瓌传》:“贼急夺门,游瓌 隔门血战。”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戚 遽夺门去,女亦避之他所。”沙汀《烦恼》:“刘久发 喃喃说,夺门冲出去了。”⒉明英宗 亲征 瓦剌,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为 景帝,即与 瓦剌 议和。英宗 返回京师,入居南宫,不许朝谒。景泰 八年,石亨、徐有贞 等以兵迎 英宗 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英宗 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见《明史·英宗后纪》。后因以“夺门”泛指复辟、政变。章炳麟《咏南海康氏》:“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8.
      夺门之变拼音:duó mén zhī biàn释义:明英宗发动的政变。1449年英宗为瓦剌掳去,兵部尚书于谦等拥英宗弟朱祁钰为帝(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组织抵抗瓦剌。英宗于次年被释归京,1457年发动政变,夺取宫门,登奉天殿复位,废景帝,杀于谦等。
    • 9.
      己巳之变拼音:jǐ sì zhī biàn释义: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 被俘,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 10.
      歪剌骨拼音:wāi là gǔ释义:亦作“歪辣骨”。亦作“歪剌姑”。比喻卑劣下贱的人。詈词,旧时多用于妇女。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俚语》:“又北人詈妇之下劣者曰歪辣骨,询其故,则云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体无一弃物,惟两角内有天顶肉少许,其秽逼人,最为贱恶,以此比之粗婢。后又问京师之熟諳市语者,则又不然。云往时 宣德 间,瓦剌 为中国频征,衰弱贫苦,以其妇女售与边人,每口不过酬几百钱,名曰瓦剌姑,以其貌寝而价廉也。二説未知孰是。”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二折:“我駡你这歪剌骨,我駡你这泼东西。”《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潘金莲 ﹞向 雪娥
    • 11.
      瓦剌拼音:wǎ là释义:明朝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瓦剌活动在今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北部的科布多河流域。其首领脱欢一度统一蒙古草原。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进攻明朝,造成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在大臣于谦的主持下,明军胜利保卫了北京。瓦剌放回英宗,和明朝重新恢复了贡使贸易关系。后因四分五裂,逐步为鞑靼部所征服。
    • 12.
      胡博词拼音:hú bó cí释义:乐器名。 即火不思(胡拨思)。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俚语》:“今乐器中,有四絃长颈圆鼙者,北人最善弹之,俗名琥珀槌,而京师及边塞人又呼胡博词。予心疑其非。后偶与教坊老妓谈及,曰:‘此名浑不是,盖以状似箜篌,似三絃,似琵琶,似阮,似胡琴,而实皆非,故以为名。本虏中马上所弹者。’予乃信以为然,及查 正统 年间赐迤北 瓦剌 可汗诸物中,有所谓虎拨思者,盖即此物。而《元史》中又称火不思。始知浑不是之説亦讹耳。”按,琥珀槌、胡博词、浑不是、虎拨思、火不思等,均为同一乐器名之不同音译。参见“胡拨思”。
    • 13.
      野狐岭拼音:yě hú lǐng释义:山岭名。 在 河北 万全 西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夏四月,猎 野狐岭。”《元史·木华黎传》:“金 兵号四十万,阵 野狐岭 北。”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 北出 野狐岭,败 元 兵于 察罕脑儿;景泰 元年(公元1450年),英宗 自 瓦剌部 南归,也先 遣兵送至 野狐岭,皆即此地。
    • 14.
      额鲁特拼音:é lǔ tè释义:清 时西部 蒙古 各部的总称。元 称“斡亦剌”、“外剌”,明 称“瓦剌”。乾隆 二十二年,全部统一于 清。分布于 青海、蒙古 一带。

【瓦剌】图片鉴赏

瓦剌

瓦剌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瓦剌的相关词有:于谦、亲倚、土木之变、土木堡、埽境、头功牌、夺门、夺门之变、己巳之变、歪剌骨、瓦剌...(共14个)瓦剌,拼音是 wǎ là,意思是 明朝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瓦剌活动在今蒙古国和中国新...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瓦剌关联词语,还包括瓦剌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瓦剌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