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书令书令词典反查

书令的相关词

书令的相关词:一台二妙一号三日香三独坐上公不协东园秘器中书君中书中书堂中令举察、...,书令[ shū lìng ]的解释:文书,命令。

书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一台二妙拼音:yī tái èr miào释义:晋 卫瓘 与 索靖 俱善草书,瓘 为尚书令,靖 为尚书郎,时人号为“一臺二妙”。 见《晋书·卫瓘传》。后用以泛称同官而俱负时名之二人。
    • 2.
      一号拼音:yī hào释义:⒈一声号哭。 《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棊,对者求止,籍 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⒉一种勋号或名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駙马奉车,趣得一号……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⒊一个号令。《朱子语类》卷二一:“若不敬,则欲不可得。如出一令,发一号,自家把不当事忘了,便是不信。”⒋又称。《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 费禕 副贰”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华阳国志》:“时 蜀 人以 诸葛亮、蒋琬
    • 3.
      三日香拼音:sān rì xiāng释义:⒈东汉荀彧为尚书令,相传他的衣带有香气,所到之处,香三日不散,故称。⒉形容芳香经久不散。⒊芳香仅三日。常以喻新鲜一时,不能持久。
    • 4.
      三独坐拼音:sān dú zuò释义:⒈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⒉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三独”。
    • 5.
      上公拼音:shàng gōng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6.
      不协拼音:bù xié释义:不一致;不和。《左传·成公十二年》:“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南史·何尚之传》:“义真 与司徒 徐羡之、尚书令 傅亮 等不协。”《清史稿·允禔传》:“上以 允禔 听谗,与 福全 不协,私自陈奏,虑在军中僨事,召还京师。”
    • 7.
      东园秘器拼音:dōng yuán mì qì释义: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 贤,无不备具。”颜师古 注引《汉旧仪》:“东园祕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陈书·侯瑱传》:“﹝ 瑱 ﹞於道薨,时年五十二。赠侍中、驃骑大将军、大司马,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给东园祕器。”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赐物四百叚,米粟四百石,东园祕器凶事,给仪杖至墓所往还。”亦省称“东园器”。王国维《蜀道难》诗:“铜鼓聊当《蒿里》歌,铁笼便是东园器。”参见“东园”。
    • 8.
      中书君拼音:zhōng shū jūn释义:唐 韩愈 作寓言《毛颖传》,称毛笔为 毛颖。言 颖 居 中山 为 蒙恬 所获,献于 秦皇,秦皇 封之于 管城,号 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后因以“中书君”为毛笔的别称。
    • 9.
      中书拼音:zhōng shū释义:⒈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裴松之 注引《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⒉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
    • 10.
      中书堂拼音:zhōng shū táng释义:中书省的政事堂。唐 杜甫《莫相疑行》:“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仇兆鳌 注:“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武德 以来,於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高宗 光宅 元年,裴炎 自侍中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迁政事堂於中书省。”宋 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武能防秋 北平 道,文合落笔中书堂。”
    • 11.
      中令拼音:zhōng lìng释义:⒈中书令的省称。⒉金职官名。正七品。参阅《金史·选举志二》。
    • 12.
      举察拼音:jǔ chá释义:⒈检举,查察。汉 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⒉指选拔甄录人材。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 尚书令 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 13.
      书僮拼音:shū tóng释义: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晋 宋 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⒉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 认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 的书童。”
    • 14.
      书艺拼音:shū yì释义:⒈书计;书数。《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年十四,为置宫卫,使中书令 闞泽 教以书艺。”⒉指书法。唐 黄庭坚《跋李康年篆》:“余尝论二 王 以来,书艺超軼絶尘,惟 颜鲁公、杨少师 相望数百年,若亲见 逸少。”⒊即四书文。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书艺、经论各一,夫人而能之。”参见“八股”。
    • 15.
      二十四考中书令拼音:èr shí sì kǎo zhōng shū lìng释义: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 16.
      五处士拼音:wǔ chǔ shì释义:指 汉 末 徐穉、姜肱、袁闳、韦著、李昙 五隐士。《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 陈蕃 上疏荐五处士,豫章 徐穉、彭城 姜肱、汝南 袁閎、京兆 韦著、潁川 李曇 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徵之,皆不至。”宋 王禹偁《乞赐终南山人种放孝赠表》:“臣等闻 陈蕃 之荐五处士,名动邦家。”
    • 17.
      仗身拼音:zhàng shēn释义: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北齐书·平阳王淹传》:“皇建 初,为太傅,与 彭城、河间王 并给仗身、羽林百人。”《南史·齐衡阳公谌传》:“及废帝日,领兵先入后宫,斋内仗身,素隶服 諶,莫有动者。”《南史·齐衡阳公谌传》:“二年六月,上幸 华林园,宴 諶 及尚书令 晏 等数人尽。坐罢,留 諶 晚出,至 华林閤,仗身执还入省。”参阅《通典》卷三五。
    • 18.
      令仆拼音:lìng pú释义:指尚书令与仆射。 亦泛指股肱重臣。
    • 19.
      令公拼音:lìng gōng释义:对中书令的尊称。 中 唐 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
    • 20.
      令君香拼音:lìng jūn xiāng释义: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 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书令】图片鉴赏

书令

书令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书令的相关词有:一台二妙、一号、三日香、三独坐、上公、不协、东园秘器、中书君、中书、中书堂、中令...(共30个)书令,拼音是 shū lìng,意思是 文书,命令。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书令关联词语,还包括书令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书令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