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校勘校勘词典反查

校勘的相关词

校勘的相关词:一字书帕本书院五色笔典校兼义勘校卷尾反故家塾刻本寝夺对校、...,校勘[ jiào kān ]的解释: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校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一字拼音:yī zì释义:⒈一个字。汉 王充《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唐 杜甫《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⒉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清 阮元《校勘记》:“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⒊指一种字体。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
    • 2.
      书帕本拼音:shū pà běn释义:明 代官吏刻印的书本。 当时习俗,任满入觐或奉使出差回京,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为馈赠的礼品,故名。刻工拙劣,校勘粗疏,不为学者所重视。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 3.
      书院拼音:shū yuàn释义: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机构和学校。 始于唐代,原为皇室所设,掌管校勘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给皇帝讲解经典史籍等工作。五代各地始建书院。宋代大盛,官府和私人都能开设,均聘请名流,广招生徒,变成读书讲学的场所。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清末废科举后,大都改为学堂。
    • 4.
      五色笔拼音:wǔ sè bǐ释义:⒈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周祖谟《<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⒉五彩妙笔。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淹 罢 宣城郡,遂宿 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质 生之夕,母梦
    • 5.
      典校拼音:diǎn xiào释义:⒈谓主持校勘书籍。⒉指校书之官。
    • 6.
      兼义拼音:jiān yì释义:“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 阮 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 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 宋 之间,以疏附於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
    • 7.
      勘校拼音:kān jiào释义:校勘,审核校对。
    • 8.
      卷尾拼音:juàn wěi释义:书籍字画的末尾处。宋 曹士冕《法帖谱系·临江戏鱼堂帖》:“元祐 间 刘次庄 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清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是本朝校刻,卷尾附有校勘记。”叶德辉《书林清话·唐天祐刻书之伪》:“日本 水野梅晓 行笥中有《文选·归去来辞》,卷尾刻‘大唐 天祐 二年秋九月八日 餘杭 龙兴寺 沙门 无远 刊行’字一行。”
    • 9.
      反故拼音:fǎn gù释义:谓将旧纸翻转使用。故,故纸,旧纸。《南齐书·高逸传·沉驎士》:“驎士 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復成二三千卷。”中华书局编辑部校勘记:“今按近年 敦煌 发现之 北朝 及 唐代 写经,往往利用旧官文书及户籍册之反面以书佛经,即所谓‘反故’也。”
    • 10.
      家塾刻本拼音:jiā shú kè běn释义: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 11.
      寝夺拼音:qǐn duó释义:罢免;免除。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二》:“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 郑州 推官。”
    • 12.
      对校拼音:duì xiào释义:⒈亦作“对较”。古代校书,两人对坐,一持原本诵读,一持副本核对有无讹误,因称“对校”。后泛指用两种不同的版本互相校勘。⒉对照比较。
    • 13.
      封弥拼音:fēng mí释义:科举时代,为防止考试舞弊,将试卷中的姓名、籍贯等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 此法始于 唐 武后 时,至 宋 景德 祥符 间已成定制,沿用到 清 末科举废除之时。《宋史·选举志一》:“景德 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或欲举 唐室 故事,兼採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
    • 14.
      底本拼音:dǐ běn释义:⒈留做底子的稿本。⒉抄写、刊印、校勘等所依据的本子。
    • 15.
      形讹拼音:xíng é释义: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
    • 16.
      扫叶拼音:sǎo yè释义:喻校勘书籍。
    • 17.
      扶老拼音:fú lǎo释义:⒈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 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汉 应劭《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鳩养老。’汉 无罗氏,故作鳩杖以扶老。”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憇,时矫首而遐观。”宋 黄彻《郊行》诗:“江干食息呼扶老,木末攀缘讶宛童。”金 宇文虚中《和高子文秋兴》:“散步双扶老,栖身一养和。”⒉一些可供做手杖的树、藤、竹的名称。《诗·大雅·皇矣》“其檉其椐”三国 吴 陆玑 疏:“椐,樻。节中肿,似扶老,今灵寿是也。”阮元 校勘记:“扶老,木名,可以为杖。”《山海经·中山经》“
    • 18.
      抱椠怀铅拼音:bào qiàn huái qiān释义:铅,铅粉;椠,木简。皆书写用具。指勤于写作、校勘。同“握铅抱椠”。
    • 19.
      拑马拼音:qián mǎ释义:谓围城中以木衔马口使马不能食粟而有秣马之状,伪装成有蓄积,能固守的样子,从而迷惑敌方。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闻之也,围者,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何休 注:“秣者以粟置马口中,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按,拑原作“柑”,从 阮元《校勘记》改。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 20.
      捡勘拼音:jiǎn kān释义:查对校勘。《左传·昭公元年》“臺駘 能业其官”唐 孔颖达 疏:“史籍散亡无可捡勘,此事未必然也。”

【校勘】图片鉴赏

校勘

校勘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校勘的相关词有:一字、书帕本、书院、五色笔、典校、兼义、勘校、卷尾、反故、家塾刻本、寝夺...(共30个)校勘,拼音是 jiào kān,意思是 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校勘关联词语,还包括校勘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校勘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