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契苾契苾词典反查

契苾的相关词

契苾的相关词:七事九姓仆骨契苾羽契苾战多排毁骨利干,契苾[ qì bì ]的解释:⒈古族名。 敕勒 诸部之一,隋 唐 时居 焉耆 西北。贞观 六年(公元632年)归 唐。徙 甘 凉 间。后北徙 乌特勤山(今 杭爱山 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

契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七事拼音:qī shì释义:⒈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⒉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⒊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⒋同“七件事”。
    • 2.
      九姓拼音:jiǔ xìng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3.
      仆骨拼音:pú gǔ释义:古代西北游牧民族 铁勒 部族之一。唐 贞观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隶 燕然都护符。以 僕固 为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铁勒,本 匈奴 别种。自 突厥 强盛,铁勒 诸部分散,众渐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契苾、迴紇、都播、骨利干、多览葛、僕骨 ……等,散在磧北。”
    • 4.
      契苾羽拼音:qì bì yǔ释义:古族名。 即 契苾。
    • 5.
      契苾拼音:qì bì释义:⒈古族名。 敕勒 诸部之一,隋 唐 时居 焉耆 西北。贞观 六年(公元632年)归 唐。徙 甘 凉 间。后北徙 乌特勤山(今 杭爱山 东支)。《新唐书·回鹘传下》:“契苾 亦曰 契苾羽,在 焉耆 西北 鹰娑川,多览葛 之南。”⒉复姓。唐 代有 契苾何力。见《通志·氏族五》。
    • 6.
      战多拼音:zhàn duō释义:战功。语本《周礼·夏官·司勋》:“战功曰多。”《新唐书·契苾明传》:“李敬玄 征 吐蕃,明 为 柏海道 经略使,以战多,进左威卫大将军。”《新唐书·浑瑊传》:“父 释之,有才武,从 朔方军,积战多,迁累开府仪同三司。”
    • 7.
      排毁拼音:pái huǐ释义:排斥诋毁;抨击。 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及 翔风 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或者云‘胡女不可为羣’,竞相排毁。”《隋书·艺术传·万宝常》:“於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上遣使劳诸将於 大斗拔谷,薛万均 排毁 契苾何力,自称己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魏 刘兰 排毁 董仲舒。忽有人葛巾野服,直入 兰 读书处,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苦相排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与 旦 益
    • 8.
      骨利干拼音:gǔ lì gàn释义:古部族名。在 瀚海(今 贝加尔湖)北,有二俟斤治之。产良马和百合草。贞观 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唐 以其地为 玄阙州。龙朔 中(公元661-663年)改名 余吾州,隶 瀚海都督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骨利干国 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製名。”《新唐书·回鹘传上》:“回紇,其先 匈奴 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 时亦号 高车 部,或曰 敕勒,讹为 铁勒。其部落曰 袁紇、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干 ……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磧北。”清 袁枚《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然三家外,散见各

【契苾】图片鉴赏

契苾

契苾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契苾的相关词有:七事、九姓、仆骨、契苾羽、契苾、战多、排毁、骨利干(共8个),契苾,拼音是 qì bì,意思是 古族名。 敕勒 诸部之一,隋 唐 时居 焉耆 西北。贞观 六年(公元632年)归 唐。徙 甘 凉 间...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契苾关联词语,还包括契苾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契苾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