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荀子荀子词典反查

荀子的相关词

荀子的相关词:一与一一合一实一问一临三命三术下臣下隧不事不官不律不桡、...,荀子[ xún zǐ ]的解释:⒈(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名况,字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赵国人。认为“天行有常”,反对天命、鬼神之说,主张“制...

荀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更多
    • 1.
      一与一拼音:yī yǔ yī释义:⒈谓一个敌一个。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及 弇中,将舍。婴 曰:‘崔、庆 其追我。’鲜虞 曰:‘一与一,谁能惧我?’”杨伯峻 注:“道狭,车不能并行,相鬭,只能一敌一,不足使我惧。与,敌也。”⒉谓将一个总原则贯穿于一切。《荀子·王制》:“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 2.
      一合拼音:yī hé释义:⒈会合;遇合。 《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而封十世。”⒉指交锋一次。《宋书·孟龙符传》:“ 龙符 奋矟接战,每一合,輙杀数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孩儿曹听我教着: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髠徒捉。”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纔见的好汉。”⒊犹
    • 3.
      一实拼音:yī shí释义:⒈同一种事物。亦谓实质相同。《荀子·正名》:“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杨倞 注:“虽有化而无别异,故谓之一实,言其实一也。”《吕氏春秋·振乱》:“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高诱 注:“攻伐欲陷人,救守欲完人,其实一也。”《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有天下,无天下,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纪妖》:“刻为文,言为辞。辞之与文,一实也。”章炳麟《辨诗》:“瞽师瞍矇,皆掌声诗,即诗与箴一实也。”⒉谓真实,实在。《陆象山语录》
    • 4.
      一问一临拼音:yī wèn yī lín释义:古礼,君对士的疾病要慰问一次,对士的丧事要临吊一次,故称。《荀子·大略》:“君於大夫三问其疾,三临其丧,於士一问一临。”
    • 5.
      三命拼音:sān mìng释义:⒈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克之,更受三命。”杜预 注:“十年,平子 伐 莒,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⒉称任州府官的辟命。《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任棠 姜岐,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⒊术数家以受命
    • 6.
      三术拼音:sān shù释义: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
    • 7.
      下臣拼音:xià chén释义:⒈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文公十二年》:“使下臣致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汉 韦孟《讽谏》诗:“既藐下臣,追欲纵逸。”金 宇文虚中《上乌林天使》诗之三:“幸有故人知底藴,下臣获考敢谋安。”⒉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8.
      下隧拼音:xià suì释义:同“下遗”。 《荀子·非相》:“《诗》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按,今《诗·小雅·角弓》下隧作“下遗”。
    • 9.
      不事拼音:bù shì释义:⒈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⒉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⒊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⒋不办事;不做事
    • 10.
      不官拼音:bù guān释义:⒈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⒉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⒊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⒋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 11.
      不律拼音:bù lǜ释义:⒈不效法;不遵循。《荀子·非十二子》:“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⒉不驯顺;不守法。《朱子语类》卷一三○:“东坡 如此做人,到少间便都排废了许多许多端人正士,却一齐引许多不律底人来,如 秦 黄 虽是向上,也只是不律。”《元史·来阿八赤传》:“有两卒自伤其手以示不可用,阿八赤 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明 叶盛《水东日记·张文翔》:“御史按 吴中 不律,翼 忿忿不能平,因建白数事,指斥颇多,竟为众所倾,謫 开平 数年,以宥还。”参见“不劣方头。”⒊笔。《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郭璞 注:“
    • 12.
      不桡拼音:bù ráo释义: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颜师古 注:“橈,曲也。”《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 徐必达 持正不挠。”
    • 13.
      不窕拼音:bù tiǎo释义:⒈不细微。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小者不窕,大者不摦。”杨伯峻 注:“此谓小乐器而音不细。”⒉犹言无间,没有空隙。《墨子·尚同下》:“是故大用之,治天下而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荀子·赋》:“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与?”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窕者,间隙之称。言充满大宇而无间隙也。”《淮南子·原道训》:“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嬈。”
    • 14.
      不糂拼音:bù shēn释义:同“不糝”。《墨子·非儒下》:“孔丘 穷於 陈 蔡 之间,藜羹不糂。”《荀子·宥坐》:“孔子 南适 楚,戹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饥色。”
    • 15.
      不胜衣拼音:bù shèng yī释义:⒈形容身体极瘦弱,连衣服都承担不起。语出《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南唐李璟《浣溪沙》词:“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⒉谦恭退让貌。
    • 16.
      丘山拼音:qiū shān释义:⒈山丘;山岳。《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江 河 合水而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唐 黄滔《以不贪为宝赋》:“提携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属意。”⒉指山林。汉 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晋 陶潜《归田园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⒊坟墓。《文选·张载<七哀>》:“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李善 注:“《方言》曰:冢大者为丘。”⒋比喻重、大或多。《汉书·王莽传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此言重赏。汉 陈琳
    • 17.
      两心拼音:liǎng xīn释义:⒈异心;二心。《荀子·解蔽》:“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下》:“上怒,召 嘉 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不尽忠,外附诸侯,操持两心,倍人臣之义。”南朝 梁武帝《子夜四时歌·秋歌》:“镜中两入髻,分明无两心。”⒉彼此之心;双方的思想。汉 焦赣《易林·大过之小过》:“两心相悦,共其柔筋。”唐 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再经 邓九公 年高有德,出来作这个大媒,姑娘纵然不便一诺千金,一定是两心相印。”
    • 18.
      中事拼音:zhōng shì释义:⒈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⒉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⒊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赵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⒋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⒌合乎事理。《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 19.
      中行拼音:zhōng xíng释义:⒈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⒉泛指中庸之道。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⒊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⒋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三行”。⒌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⒍唐 宋
    • 20.
      中说拼音:zhōng shuō释义:正确的学说、理论。《荀子·儒效》:“凡知説,有益於理者,为之;无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谓中説。”

【荀子】图片鉴赏

荀子

荀子相关联的词语有哪些?荀子的相关词有:一与一、一合、一实、一问一临、三命、三术、下臣、下隧、不事、不官、不律...(共30个)荀子,拼音是 xún zǐ,意思是 (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名况,字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 点击查看更多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荀子关联词语,还包括荀子的近反义词、意思、造句 、图片等
荀子

相关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