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汉语词典 L liang

两税法的意思

liǎngshuì

两税法

[liǎng shuì fǎ]
生词本

词语

繁体

兩稅法

拼音

liǎng shuì fǎ

注音

ㄌㄧㄤˇ ㄕㄨㄟˋ ㄈㄚˇ

基本解释

两税法 [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建中年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因税分夏秋两季缴纳,故称。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直至明代中叶田赋制度的基础。

两税法引证解释

两税法 [liǎng shuì fǎ]

⒈ 唐德宗 建中 年间开始实行的新赋税法。因税分夏秋两季缴纳,故称。两税法是 唐 代后期直至 明 代中叶田赋制度的基础。

《新唐书·杨炎传》:“炎 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於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役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 大历 十四年垦田之数为準,而均收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岁终以户赋增失进退长吏,而尚书度支总焉。”
亦省称“两税”。 唐 白居易 《重赋》诗:“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新唐书·德宗纪》:“﹝ 建中 元年﹞二月丙申,初定两税。”
宋 苏轼 《策别十五》:“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其初盖甚均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

国语词典

两税法 [liǎng shuì fǎ]

⒈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的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分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

相关字义

liǎng,一,7,单一结构

liǎng 1. 数词。常用于成双成对的事物或用于量词前 2. 双方 3. 表示不定的数目,相当于“几” ...

一、丨、𠃌、丿、丶、丿、丶

两性、银两、两广、两岸、两个

shuì,禾,12,左右结构

shuì 1. ◎ 国家向征税对象征收的作为财政收入的货币或实物

丿、一、丨、丿、丶、丶、丿、丨、𠃍、一、丿、乚

避税、税务、国税、纳税、地税

fǎ,氵,8,左右结构

1.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 方法;方式 3. 标准;模式;常理 ...

丶、丶、㇀、一、丨、一、𠃋、丶

法国、民法、法学、法兰、法语

相关词语

    • 1.
      两税户拼音:liǎng shuì hù释义:依两税法纳税的人家。
    • 2.
      两税拼音:liǎng shuì释义:⒈夏税和秋税的合称。⒉见“两税法”。
    • 3.
      夏税拼音:xià shuì释义:⒈田赋名称。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⒉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 4.
      折纳拼音:shé nà释义:唐 时实行两税法,称按钱折价交纳粟帛为折纳。
    • 5.
      点募拼音:diǎn mù释义:召募兵丁。《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歛。继以 朱泚 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宋史·李昉传》:“所至点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须少缓,密奏取裁,庶免后患。”

两税法拓展查询

两税法是什么意思 两税法读音 怎么读 两税法,拼音是liǎng shuì fǎ,两税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两税法造句子
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