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 D du

都城的意思

chéng

都城

[dū chéng]
生词本

词语

繁体

都城

拼音

dū chéng

注音

ㄉㄨ ㄔㄥˊ

基本解释

都城 [dū chéng]

1. 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英*capital;*英}

都城引证解释

都城 [dū chéng]

国语词典

都城 [dū chéng]

相关字义

dōu,dū,阝,10,左右结构

dōu 1. ◎ 副词。①表示总括全部;②跟“是”合用,表示总括并说明原因;③表示“甚至”;④表示“已经”,句末常用“了” 1. 首都。全国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 2. 大城市。 3. 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

一、丨、一、丿、丨、𠃍、一、一、㇌、丨

成都、都城、乐都、都梁、古都

chéng,土,9,左右结构

chéng 1. 城墙 2. 城墙以内的地方 3. 城市<跟“乡”相对>

一、丨、㇀、一、丿、𠃌、㇂、丿、丶

郓城、花城、开城、桐城、增城

都城 英文翻译

capital

相关词语

    • 1.
      三大节拼音:sān dà jié释义:三个主要节日。(1)宋 指冬至、元旦、寒食。宋 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 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 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 2.
      三条路拼音:sān tiáo lù释义:都城的三条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
    • 3.
      三都拼音:sān dū释义:⒈三个都城。 春秋 鲁 三 桓 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 之 费、孟孙 之 成、叔孙 之 郈,称三都。《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杜预 注:“三都,费、郈、成 也。”⒉三个都城。指 战国 赵、卫、魏 三国的都城。《吕氏春秋·无义》:“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高诱 注:“三都,赵、卫、魏。”⒊三个都城。东汉 称 雒阳 为东都,长安 为西都,宛 为南都,合称三都。⒋三个都城。指 三国 时的 蜀 都 成都、吴 都 建业、魏 都 邺。《文选·谢灵运<会吟行>》:“两京愧
    • 4.
      三门拼音:sān mén释义:⒈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 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孙诒让 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⒉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天子应门”汉 郑玄 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 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与!”孔颖达 疏:“此经有库门、雉门,又《檀弓》云:‘鲁庄公 之丧,既葬,而絰不入库门。’定 二年‘雉门灾’。是 鲁 有库、雉,则又有路门,可知 鲁 既有三门,则餘诸侯亦有三门。”清 夏炘《
    • 5.
      下都拼音:xià dū释义: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1)西周 都 镐京,以 雒邑(今 河南 洛阳 故城)为下都。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誥》序云:‘周公 往营 成周’,则 成周 乃东都总名。河南,成周 之王城也;洛阳,成周 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2)西晋 都 洛阳,东晋 称 建业(今 江苏 南京市)为下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 从 豫章 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3)北齐 都 邺,以 晋阳(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为

都城拓展查询

都城是什么意思 都城读音 怎么读 都城,拼音是dū chéng,都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都城造句子
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