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汉语词典 W wei

魏两的意思

wèiliǎng

魏两

[wèi liǎng]
生词本

词语

繁体

魏兩

拼音

wèi liǎng

注音

ㄨㄟˋ ㄌㄧㄤˇ

基本解释

魏两 [wèi liǎng]

1. 魏太子。亦特指曹丕。两,贰;副。

魏两引证解释

魏两 [wèi liǎng]

相关字义

wèi,鬼,17,左右结构

wèi 1. 古国名。①西周时诸侯国。在今山西;②战国七雄之一。后迁都大梁,故又称梁 2. 朝代名。①三国之一。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与吴、蜀三分天下;②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史称北魏 3.

丿、一、丨、丿、丶、𡿨、丿、一、丿、丨、𠃍、一、一、丿、乚、𠃋、丶

魏徵、王魏、魏花、魏姚、东魏

liǎng,一,7,单一结构

liǎng 1. 数词。常用于成双成对的事物或用于量词前 2. 双方 3. 表示不定的数目,相当于“几” ...

一、丨、𠃌、丿、丶、丿、丶

两性、银两、两广、两岸、两个

相关词语

    • 1.
      决疑拼音:jué yí释义:亦作“决疑”。解决凝难问题;判断疑案。《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以为理。”司马贞 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唐 白居易《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夫使者所以达主命,释仇讲好,决疑解纷。”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嵩 在 建业,常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决疑。”
    • 2.
      劫火拼音:jié huǒ释义:⒈亦作“刧火”。 亦作“刦火”。亦作“刼火”。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唐 张乔《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宋 李纲《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清 龚自珍《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⒉借指兵火。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
    • 3.
      嘉遯拼音:jiā dùn释义: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易·遯》:“嘉遯贞吉,以正志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韜韞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宋 范仲淹《祭吕相公文》:“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明 许潮《武陵春》:“盖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辈又所谓玄遯者也。”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迹全生,见几远害。或厉操幽栖,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 4.
      实信拼音:shí xìn释义:⒈确实的消息。《水浒传》第四一回:“俺听知哥哥在 江州 为事吃官司,我们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爷不须烦恼,交(教)人出去庄前见个实信。”赵树理《邪不压正》四:“我说到这年边了,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不如来打听打听!”⒉确实相信。姚雪垠《长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快活得乱蹦乱跳。”⒊真实可靠。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访极广,务求实信。”
    • 5.
      寖息拼音:jìn xī释义:⒈逐渐繁殖。《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⒉止息;停止。宋 苏轼《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宫室、苑囿无所益,故民无暴赋横徭。”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清谈之风,因 桓温、殷浩 之北伐,朝廷清谈者寖息。”

魏两拓展查询

魏两是什么意思 魏两读音 怎么读 魏两,拼音是wèi liǎng,魏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魏两造句子
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