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汉语词典 L li

厘税的意思

shuì

厘税

[lí shuì]
生词本

词语

繁体

釐稅

拼音

lí shuì

注音

ㄌ一ˊ ㄕㄨㄟˋ

基本解释

厘税 [lí shuì]

晩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

厘税引证解释

厘税 [lí shuì]

⒈ 晚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 咸丰 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参见“釐捐”。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窃闻与 日本 议和,有割 奉天 沿边及 台湾 一省,补兵餉二万万两,及通商 苏 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
指厘捐及海关税。 清 李鸿章 《复蒋芗泉书》:“惟 沪 上……釐税所入,尽供 湘 淮 全军, 东豫 数省剿 捻 之用。”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关外,一律裁撤,曾经晓諭在案。”

相关字义

lí,厂,9,左上包围结构

1. 整理;治理 2. 量词。①长度单位,10毫为1厘,10厘为1分;②重量单位,10毫为1厘,10厘为1分;③地积单位,10厘为1分;④利率单位,年利率1厘是本金的百分之一,月利率1厘是本金的千分之一

一、丿、丨、𠃍、一、一、丨、一、一

厘米、厘清、盐厘、厘比、厘事

shuì,禾,12,左右结构

shuì 1. ◎ 国家向征税对象征收的作为财政收入的货币或实物

丿、一、丨、丿、丶、丶、丿、丨、𠃍、一、丿、乚

避税、税务、国税、纳税、地税

相关词语

    • 1.
      厘捐拼音:lí juān释义:⒈即厘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⒉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咸丰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国家不裁釐捐,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迨后天下多事,始
    • 2.
      厘税拼音:lí shuì释义:⒈晚清起实行的一种商业税。 分坐厘、行厘两种,前者征货物交易税,后者征货物通过税。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厘金”。咸丰 三年(1853年)起征,至1931年裁撤。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窃闻与 日本 议和,有割 奉天 沿边及 台湾 一省,补兵餉二万万两,及通商 苏 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⒉指厘捐及海关税。清 李鸿章《复蒋芗泉书》:“惟 沪 上……釐税所入,尽供 湘 淮 全军,东豫 数省剿 捻 之用。”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其餘釐税,除海关外
    • 3.
      厘金局拼音:lí jīn jú释义:亦称“釐捐局”。 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贵州省 设釐金局二十五处。”《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 同治 ﹞十年,直隶省 天津府,改捐输义馆为 天津 釐捐局,抽收百货釐金。”《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为手中提的礼包分量过重,有的因为篮中所买的菜过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颁下来的新章,都要捐过,方许过去。”沈从文《边城》二:“地方还有个釐金局。”亦省作“釐局”。《清史稿·食货志六》:“是年(咸丰 三年)苏 常 叠陷,丁、漕无收,乃设釐局於 上海,藉资接济。”钱仲联《黄公度先生
    • 4.
      粮台拼音:liáng tái释义:清 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机构。《清会典事例·户部·厘税》:“又设立 江 北釐捐,归大营粮臺经理。”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我军尚分七营,距 宛顶 粮臺二百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先是有两个人,都是县丞班子,向来都是办粮臺差事的。”

厘税拓展查询

厘税是什么意思 厘税读音 怎么读 厘税,拼音是lí shuì,厘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厘税造句子
厘税